天天樂電子遊藝場-指考數甲
堅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堅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李建華 2019年12月09日08:16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堅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2001年,黨中央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重要指導,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思想道德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的大背景下,我們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又有了新的變化和發展,這對公民道德建設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不久前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工作在新時代的開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時代的宏闊背景下,堅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社會主義道德觀的根本地位 《綱要》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進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美好社會的理想,繼承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創造形成了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進程中所創造和形成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裡面最為根本的組成部分就是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和社會主義道德觀。馬克思主義道德觀以人為核心,圍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注重勞動實踐和社會環境對人的道德形成的重要作用,從人的現實性出發將抽象的道德概念具體化。社會主義道德觀是我國在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扎根中國實踐所創造出的具有鮮活生命力的道德觀念,推動了社會主義道德文明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的道德素質和價值追求。 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正如《綱要》所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公民道德有著本質上的內在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是一種關聯人存在本身的大德。我們只有發揮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才能將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價值要求貫穿到道德建設各方面,並以主流價值觀建構道德規範、強化道德認同、指引道德實踐,夯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培養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堅持貫徹集體主義的基本原則 早在1956年,毛澤東同志就曾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把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綱要》在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中的總體要求裡面提到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集體主義作為道德原則,具有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國家利益關系的重要作用。集體主義原則提倡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集體利益優于個人利益,國家利益又高于集體利益,個人要以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為重,而且在必要的情況下,個人應當為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放棄或犧牲個人利益。與此同時,集體主義原則又要求集體和國家必須盡力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能夠得到滿足,促進個人自由全面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從根本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