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76人-蔣昌建超A實驗室 作者:nb11 2020 年 7 月 2 日 大家手筆:增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效應大家手筆:增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效應 何德旭 2019年11月05日07:5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世界各國調節經濟運行的主要政策工具。世界經濟發展實踐表明,當宏觀經濟運行出現波動時,單純依靠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難以有效應對,需要充分發揮二者的協同效應。改革開放以來,費城76人我國經濟之所以能持續健康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中央根據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同效應,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了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外部環境挑戰和不確定性上升。在此背景下,保持我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政策目標,促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需要進一步增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同效應。具體來說,可以在以下幾方面發力,發揮最優政策效應。 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解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舉措。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堅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基本取向,扎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應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發展規律,充分發揮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組合在促進創新發展方面的協同效應。財政政策在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技術攻關領域發揮激勵、引導和帶動作用,蔣昌建超A實驗室貨幣政策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激發科技創新動力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此外,二者還應在服務實體經濟、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上共同履行職責使命。 協同創新宏觀調控。當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正從簡單的方向性指引轉變為復雜的量化調節。應按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財政體制、金融體制,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發揮作用奠定堅實制度基礎。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著力減稅降費、補短板、調結構;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促進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優化,leo九州提升金融體系與供給體系、需求體系的適配性,保持廣義貨幣M2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密切關注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既落實落細減稅降費等財政政策舉措,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投資的撬動作用,又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有效緩解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 協同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關鍵是處理好金融安全、金融發展、金融創新的關系,加強對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應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上的協同效應,建立地方債務需求擴張約束機制,明確政府債務的金融支持範圍,做好專項債發行配套和使用管理工作,遏制任何形式的不合規政府借款,蘋果AirPods爆炸有效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同時,在處置房地產市場風險、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風險等方面,也需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發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05日 13 版)增強新動力培育新優勢新知新覺: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 孫敬良 2019年11月05日07:5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刻把握“三農”工作新情況、新變化、新特征,創造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明確了總抓手。各地區各部門多措並舉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取得積極進展,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有的地方對推進鄉村振興茫無頭緒、無從下手,有的地方簡單模仿、千村一面,等等。出現這些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深刻理解中央精神並將其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路徑和方法策略。 增強發展新動力。除了生產要素投入,制度創新、產業培育、文化發展等正在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在制度創新方面,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一系列鄉村振興方案規劃和實施意見相繼出台,促進農村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和保障。應持續加快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建設,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促進鄉村振興提供制度保障。在產業培育方面,創意農業、智慧農業、旅遊農業、網絡農業等新業態競相湧現,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載體建設富有成效,農村創新創業主體持續增多,農村產業發展煥發巨大活力。應繼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現代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依託農村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對農業產業鏈進行改造升級,大力發展“農業+互聯網+”“農業+旅遊”等新興業態,加強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配套體系建設,多納一線天山崩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農村特色產業體系。積極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加快推動規模化生產,形成城鄉一體、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在文化發展方面,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深入推進,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應持續加大公共文化產品、文化服務供給力度,積極發展具有鄉村特色的民間技藝、民俗文化,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力度,明尼蘇達雙城大力弘揚健康向上的文明鄉風。 培育發展新優勢。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深入人心,我們黨統籌全局形成鄉村振興合力的政治優勢已經形成。應在此基礎上,落細落實優惠政策,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向農業農村配置,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拉動力和廣闊市場空間,鄉村振興的經濟優勢日益明顯。應適應完成振興鄉村目標任務的要求,蔣昌建超A實驗室建立完善鄉村振興可持續的財政投入機制。探索建立符合“三農”特點的新型金融服務體系,費城76人更好滿足鄉村振興的金融服務需求。持續發揮鄉村生態優勢,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生態旅遊產業,優化鄉村風貌。還應看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靠人才,必須增強人才資源優勢。在鼓勵和引導人才下鄉的同時,應培養更多本鄉本土的農業生產帶頭人、致富帶頭人,打造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作者為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05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