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單機遊戲2019-第30個全國土地日
高考地理復習中應注重能力的培養一、高考試題的簡要回顧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總的來看是設題視野開闊、信息量大、時代感強、難度適中,試題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力求全面體現教育部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和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整體思路。突出學科主幹知識,著眼于能力的考查,側重于全面考核學生的人文知識及其基本素養,所追求的目標是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人類生存與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等。其突出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貼近教學實際,重視對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主幹知識是支撐學科的脈絡,是思維方法。強調對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是保證考試公平有效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地理學科通過形式多樣的情境設置,涉及考點主要集中在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地形、氣候、水文、自然帶、工農業及城市的區位因素、交通、資源及能源的利用、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2.結合學科特色,突出學科能力考查地理學科充分使用了地圖語言,用各種類型的地圖(政區圖、等值線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等),進行地圖辨識與區域位置的認定,考查學生學習地理的意識及各種能力(如空間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例如2004年II卷10題,該題難度系數為0.064,是文綜試卷難度最大的試題,其考查對象和研究方法實質上是由月相知識引申而來的,解題的思維過程反映考生是否具備空間觀察、想像的能力及空間思維的品質。又如2005年全國卷I的36題,根據三幅地勢剖面圖描述區域地形特征,考查考生是否具備地理學科的專業化水平圖文互換能力。3.注重基礎知識與社會實際的聯系命題設計力圖實現以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或現實、或重大的社會問題素材的主體設計思想,實現社會熱點與地理學科知識的有機統一,實現對考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與考查。例如2004高考地理試題以幹旱地區的環境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形成、發展、變化,能源的生產與消費,耕地減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原因、西南地區的開發與建設、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耕地數量與農民收入的變化等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素材,以大量的數據表格等動態的、鮮活的信息資料為情境,充分表現了地理知識的科學和社會價值。又如2005年全國卷1—4題,以當前世人關注的能源安全問題為背景,39題則以上一年度印度洋地震海嘯這一重大新聞事件為背景,集中考查了板塊構造等知識。聯系實際進行考查,既淡化了對地理知識的死記更背,又強化了理性思考過程和科學嚴謹的表達能力。由此可見,高考地理命題的基本原則有:考查學科主幹知識的原則;考查考生學習能力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體現地理學科特點的原則。地理復習課的一些做法:針對地理試題的這些特點我們在高中地理復習課教學中應強調以下幾個方面:一、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科能力知識是基礎,能力是歸宿,沒有知識的積累,能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能力,知識就成了死水朽木,傳授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應該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學中對地理學科的主幹知識要十分重視,重視對教學中的陳述性知識,要經過師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識呈現給學生,要清理知識的成冊脈絡,使之系統化;分析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知識結構化;總結地理事象的分布、規律及變化,使之規律化;運用各種圖像、圖表、地圖,做到圖文結合,使之形象化;聯系現實、培養分析判斷能力,使之技能化。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統化,它反應了地理環境各要素存在的內在的聯系,因此地理教學中必須注意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構件知識體系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憶,